一周机构调研|这些大钱扫货港股

2024-05-05 11:02
【一周机构调研|这些大钱扫货港股】
刚过去的四月,A股在盘整后有所突破,尤其是沪指站上3100点,传递出积极信号。北向资金连续加仓积极看好后市,机构调研活动也凸显了机构积极乐观的态度。
数据统计,截至4月30日收盘,沪深京三市4月(4.1-4.30)共1040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具体来看,接待机构调研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为顺络电子达9次,华明装备、道通科技、深南电路、长虹美菱并列第二达8次,中控技术、驰宏锌锗、泰嘉股份、广电运通、新风光并列第六为7次。按机构来访接待量统计,澜起科技、华明装备、天孚通信、珀莱雅、中控技术、华测检测、宏发股份、迈瑞医疗、海康威视和爱美客接待量位列前十,前三名澜起科技、华明装备和天孚通信机构来访接待量分别达637、552和473家。
 
  一季度险资重仓股投资调仓明显 两险企跻身银行十大股东
 
  去年底以来,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下行,高股息策略受到投资者青睐。
 
  近日,随着上市公司披露一季报,保险公司重仓股情况得以一窥究竟。券商中国记者梳理Wind数据获悉,一季度险资重仓股投资调仓明显,但银行股等业绩稳定且分红率较好的股票依然是险资配置重点。
 
  两险企跻身银行十大股东
 
  截至4月30日的披露数据,一季度共有249个险资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组合账户选了加仓,184个账户进行了减持,还有不少账户新进成为上市公司十大股东。一季度获险资增持力度最大的前五大标的分别是北京银行、广东建工、中国电信、中国建筑和无锡银行,银行股在其中占据两席。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险企跻身银行十大股东,信泰人寿新进成为浙商银行第七大股东,华夏人寿新进成为建设银行的十大股东之一。
 
  具体而言,信泰人寿一季度大幅增持了浙商银行股票。浙商银行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新进成为该行第七大股东,持股数量为7.71亿股,持股比例达2.81%。
 
  浙商银行十大股东中还有太平人寿和民生人寿等两家险企。太平人寿和民生人寿分别持有浙商银行股票9.22亿股和7.69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36%和2.8%。其中,太平人寿在2023年上半年新进成为浙商银行十大股东。
 
  此外,信泰人寿一季度还增持北京银行3.56亿股股份,持股数量增至9.94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4.7%,跻身该行第四大股东。这不是信泰人寿首次投资北京银行。资料显示,信泰人寿在2023年一季报中首次现身北京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彼时持股比例为1.66%,后多次实施增持。
 
  第二家跻身银行十大股东的是华夏人寿,一季度末,该公司持有建设银行股票1.71亿股,持股比例0.07%。华夏人寿此前已经完成风险处置,承接其业务的瑞众人寿已于2023年7月揭牌。
 
  长城人寿则继续对无锡银行进行增持。无锡银行一季报显示,长城人寿增持4648.9万股无锡银行股份,一季度末持股数量达到1.53亿股,从2023年末的第四大股东升至第三大股东。
 
  资料显示,长城人寿自2022年四季度开始买入无锡银行股份并在2022年年报中首次现身该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彼时持股4803.66万股,持股比例2.58%,此后长城人寿多次增持,包括将所持有的“无锡转债”转股,持股比例在今年一季度末达到6.97%。
 
  也有部分保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减持。例如,“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于一季度减持1.3亿股北京银行股份,持仓数量降至4.02亿股,持股比例降至1.9%。“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减持了2220.81万股邮储银行股票,持股数量降至1.37亿股。
 
  由于银行股具有高股息率、抗风险能力较好等优势,符合保险资金追求稳健和长期回报的投资特点,银行股一直是保险公司的压舱石。
 
  本轮险资增持还有个特点,即中小寿险增持力度大,这或与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关。随着个险渠道转型深化,与商业银行在股权上的深入绑定或有利于后续更加深入地开展银保业务合作。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的披露数据,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账户总计持有398.15亿股银行股,持仓银行股市值达3500亿元,在所有险资投资行业中占比最高,重仓的银行股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18家银行。
 
  持续关注高股息股票策略
 
  实际上,除了银行股,业绩稳定且分红率较好的电信公司也是险资重仓的目标。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险资对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的持仓市值为224.12亿元。
 
  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账户新进持股中国电信3.61亿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增持中国电信9836.86万股,两个账户合计增持4.59亿股,均进入中国电信十大股东之列。
 
  近年来,波动的市场和持续下行的利率,给保险资金投资带来了挑战。面对复杂的环境,保险资金总体应对思路仍是基于负债特性,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注重战略资产配置与灵活的战术配置。
 
  多家保险公司最近谈及权益投资思路时,一个重要方向是持续关注低估值、高股息、长期盈利前景好的权益类投资品种。
 
  中国人寿方面在近期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人寿在高股息股票方面的配置已有一定规模。未来,会持续关注高股息股票策略,明确高股息股票的布局方向,建立高质量的高股息股票池,构建分散均衡的高股息股票组合。总的方向是适度增加配置规模,但会前瞻性地把握好市场的时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
 
  在一季报中,中国人保表示,在权益投资方面,加强市场走势研判,积极把握行业结构性投资机会,优化股票、基金投资策略;同时,持续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以盈利模式相对稳定、分红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品种。
 
  中国太保称,公司坚持基于负债特性保持大类资产配置基本稳定,坚持在战略资产配置的引领下积极配置长期固收资产,延展资产久期,灵活进行战术资产配置。公司持续做好低估值、高股息、长期盈利前景好的权益类投资品种配置,稳步推进创新型配置模式和投资策略,积极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
 
  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谈及公司投资策略时表示,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和市场变化,加强投资研判与风险管控;在坚持长期有效的股息价值策略基础上,通过强化风格、适度多元的管理机制,保持波动性可承受的合意资产组合,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合理运用,推动权益投资回报达成战略资产配置的预定收益目标。
 
  谁在扫货港股?这些大钱正持续进场!
 
  香港股市正在感受大钱的冲击!
 
  最近两个交易日,在没有南下资金的加持之下,香港市场依然迎来暴涨行情,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量突破了1.1万亿港元。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可以看到,腾讯、美团、商汤、蔚来等行业龙头表现出色。
 
  那么,究竟是谁在扫货港股,这些资金是长期资本还是投机资本,为什么会在此时进场扫货?目前的资金面和情绪面似乎还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状态。
 
  从外围传来的信息显示,当前,国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表现得最为活跃,新兴市场专家和区域管理公司则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长线资金在持续买入中国股票。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及共同基金在投资中国的比例上依然很低。亚洲超高净值客户这两周通过结构性票据逢高卖出的比例也大于逢低买入。此外,还有消息称,中国股市的优异表现部分源于当下流行的“做多人工智能、做多日本、做空中国”策略的平仓。
 
  谁在买入港股?
 
  过去两周时间是香港股市“长脸”的时段。恒生指数涨幅超过了13%,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主要指数,而且技术上已经进入牛市。在此之前,由于全球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地缘局势紧张带来了较大影响,香港股市蒸发了近3万亿美元。
 
  此次上涨,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然,赚钱的机会往往也蕴藏于这种“意外”之中。那么,究竟是谁在买入香港市场的股票呢?
 
  来自高盛的信息显示,过去这段时间,纽约投资者的问题全都在讨论香港,之前投资人基本在亚太区域只关心日本和印度的投资机会,而这一次全都在关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投资机会。问题包括了该如何配置、配置的比例、国家队的动向、经济的情况等等。
 
  国际投资者重新开始研究香港市场的投资机遇,并且有一些长线投资的基金持续在买入中国公司的股票。但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及共同基金在投资中国的比例上仍然很低且并不乐观,他们会持续观察相关的数据;如果市场持续活跃,港股市场会重新获得这些资金的关注。
 
  亚洲超高净值客户这两周通过结构性票据逢高卖出的比例,仍然大于逢低买入,客户还是希望借这一波机会降低中概股的比例及风险。
 
  近期,在亚洲货币被大幅抛售的情况下,香港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已被证明是一种弹性来源。日元的无序下跌迫使一些资金转移回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等价值被低估的市场。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股市阶段性的优异表现部分源于当下流行的“做多人工智能、做多日本、做空中国”策略的平仓。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港股似乎是一个估值低廉、仓位较轻且相关性较低的对冲工具。另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在昨天港股大涨的背景之下,印度孟买SENSEX指数跌了近1%,而日本市场的涨幅亦低于1%。
 
  从买盘来看,主要集中在大盘股指数成份股中,最大的买盘是友邦保险、美团和腾讯控股。有分析人士认为,一些前期减持的基金经理可能正在寻求回补中国,并快速进行了建仓。
 
  为何买在当下?
 
  那么,为何资金选择在当下买入港股呢?
 
  最初的起因还是4月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ETF产品范围、纳入REITs、支持人民币交易柜台、优化基金互认和畅通上市融资渠道。新规有助畅通互联互通机制,为香港资本市场引入资金活水、提升流动性。在这之后,香港市场就逐渐活络起来。
 
  而与此同时,日元走入了一个急速的下行通道当中。3月份之后,日本央行虽然释放了加息预期,但日元却进一步贬值,从4月9日到4月29日,美元兑日元从151.5最高贬到160.2上方。这直接导致外资近期重新回流香港。
 
  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政策面的转暖,亦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看点。周二发布的一项私人调查显示,4 月份制造业活动增速为 14 个月来最快。财新/标普全球制造业PMI从3月份的51.1升至4月份的51.4,连续第六个月扩张,全球需求改善导致新出口订单稳步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向好,是外资持续买入的主要原因。
 
  最后就是吸引力了。在此次上涨之前,港股市场的估值已经来到了全球主要市场最低水平,恒生指数的估值仅仅只有8倍出头,而美股市场的主要指数都在25倍以上,日本市场在20倍以上。恒指亦仅比1997年交接时的水平高出不到20%。可以说,情绪已经到了一个极端低位。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港股优质公司尤其是港股互联网企业具有更低的估值、更轻的资产、更快的盈利增长,这些特点不仅是对国内投资者,对海外投资者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益来源的补充。
 
  当然,当下的大涨更多地隐含着一些技术因素:由于港股低估且便宜,这种市场的飙升通常会引发“错失恐惧症(FOMO)”。市场的持续性大概率还是需要基本面的配合。只有中国经济持续好转,国际资本才会扭转悲观预期,进而让市场进入到良性运行的轨道上来。